黃疸會讓皮膚顏色異常、眼白發黃,甚至口腔內部也泛黃;示意圖。(資料照)
葉立斌/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每年有逾六萬人罹患胰臟癌,其中超過五萬人最終不幸病逝,這種癌症以早期難察覺、死亡率極高著稱。醫師警告,若發現皮膚或眼白變黃,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務必及早檢查是否與胰臟癌有關。
根據《紐約郵報》報導,美國癌症協會估計,2025年約有6萬7400人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其中5萬2000人死亡率高。聖地牙哥加州大學醫療系統(UC San Diego Health)Moores癌症中心主任賽蒙妮(Diane Simeone)表示,胰臟位於腹腔深處,初期症狀如背痛、疲倦、體重減輕、腸胃不適等都不明顯,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導致延誤治療。
賽蒙妮指出,黃疸則是較清楚的警示訊號。當腫瘤阻塞膽管或影響肝功能時,體內膽紅素(bilirubin)無法正常代謝,就會造成眼白、皮膚、口腔內部出現泛黃現象。其他伴隨症狀還包括尿液變深、糞便變淺、皮膚搔癢與腹部不適等。
她解釋,膽紅素原應經由肝臟排出至腸道,但當排出受阻,就會轉由腎臟排泄,使尿液變深,糞便則因缺乏膽汁而轉為蒼白,膽汁酸在皮下累積也會引起搔癢。此外,腫瘤若阻塞膽管,也可能造成腹痛。
除了胰臟癌,黃疸也可能與肝炎、肝硬化、肝癌、膽結石、某些遺傳性血液疾病與感染等問題有關。
在診斷方面,醫師通常會依病人家族史、基因變異或是否患有慢性胰臟炎等風險進行判斷。影像檢查如核磁共振(MRI)、斷層掃描(CT)、內視鏡超音波可協助觀察胰臟異狀,若發現可疑腫瘤,會取樣進一步判定是否為癌症,以及癌症分期。
此外,血液檢查如肝功能指數、血球計數與腫瘤標記物CA 19-9也能作為輔助診斷依據。賽蒙妮創辦的胰臟癌早期偵測聯盟(PRECEDE)正透過對9500名高風險族群的長期研究,尋找能及早發現胰臟癌的生物標記,目標是將五年存活率從13%提升至50%。
目前胰臟癌治療方式包含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標靶療法與免疫療法,惟早期發現才能爭取根治手術的機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