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即使天天洗頭,到了下午仍會出油、扁塌,造成極大的困擾。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解釋,其實油頭並不是「懶惰沒洗乾淨」,而是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包括皮脂腺的天生特性、過度清潔、使用錯誤的產品、生活作息與荷爾蒙波動,都可能是元兇。
1、皮脂腺過度活躍:頭皮和臉一樣有皮脂腺,天生油性的人,分泌就是比別人多。
2、越洗越油的「反彈效應」:過度清潔會把皮脂洗掉,若頭皮感覺乾,皮脂腺立刻就會分泌更多油來「補償」。
3、洗髮精選錯:太強去油或含矽、厚重滋養成分的洗髮精,會讓頭皮失衡。
4、生活習慣影響:熬夜、壓力大、吃太油太甜,都會讓皮脂分泌加劇。
5、荷爾蒙因素:青春期、經前期、或雄性激素偏高,都可能讓「頭皮比臉更油」。
黃軒表示,如果只是輕微油膩,最重要的不是「更勤快洗」,而是找到頭皮平衡,只要藉由調整清潔方式與生活習慣就能改善,一旦伴隨脫屑及紅癢(可能是脂漏性皮膚炎)、嚴重掉髮(可能和雄性禿有關)等問題,應儘速找皮膚科醫師幫忙。
黃軒也補充,若頭油的同時臉也很油,代表皮脂腺分泌異常,有時與荷爾蒙問題(如多囊性卵巢、內分泌失調)有關;如果頭油又伴隨其他身體症狀,如月經不規律、痘痘暴增或體毛異常旺盛,就需要檢查內分泌了。
對此,黃軒建議,想要簡單在家處理油頭,其實3項重點要注意:
1、控油洗頭法:熱水會刺激皮脂腺更活躍,應該用溫水洗頭;洗髮精要打泡再上頭皮,輕揉頭皮而不是大力搓髮絲;護髮素只抹髮尾,絕對不要碰頭皮。
2、延長清爽時間:出油嚴重時,可以在頭皮輕拍一點乾洗噴霧、嬰兒爽身粉,達到立刻去油與蓬鬆感的效果;不要一直用手撥頭髮,手上的油會加速頭皮髒和扁塌;應盡量放下頭髮,常常綁馬尾,頭皮悶著更容易出油。
3、生活習慣調整:少吃炸雞、奶茶、甜點,改吃高纖蔬果和魚類(Omega-3);睡眠要規律,熬夜會刺激頭皮成為油田;運動流汗後要記得沖洗頭皮,不要讓汗水混油堵住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