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天晴報媒體]記者劉曉光/花蓮報導

為協助癌症患者保留未來生育希望,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宣布自今年9月1日起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提供乳癌及血液癌患者凍卵凍精補助。花蓮縣衛生局則補足中央未涵蓋的部分疾病,於今年5月推出凍卵補助計畫,補助對象範圍較廣,可為花蓮民眾提供更完善的生育保存支持。請患者務必與醫療團隊充分討論癌症治療的急迫性、生育保存對治療程序的影響等因素;癌症治療不可拖延,唯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活出精彩的癌後人生。

花蓮縣衛生局朱家祥局長表示,衛生福利部補助方案重點聚焦於治療過程中對生育功能頗有影響之癌症類型,針對乳癌或血液癌個案,以中央補助優先辦理,確保這些高風險患者能獲得及時且充分的支援。
中央補助方案主要內容包括:
● 補助對象:罹患乳癌或血液癌,具我國國籍之18歲至40歲民眾。
● 補助金額:女性取卵療程每次補助上限7萬元,男性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千元。
● 補助次數:每人一生至多補助2次療程。
● 實施期間:自114年9月1日起開辦,預估將有600位癌友受惠。

花蓮縣衛生局於今年5月推出凍卵補助計畫,服務範圍較廣,除癌症患者外,更涵蓋多種可能影響生育功能的疾病類型,展現花蓮縣政府對民眾生育權益的全面關注。
● 補助對象:本人或配偶設籍花蓮縣6個月以上,45歲以下民眾。罹患自體免疫疾病、血液疾病、甲狀腺慢性疾病、良性卵巢疾病等。
● 補助金額:每案補助上限6萬元,限終身補助1次
● 申請期限:收件截止日至114年11月30日止,年度申請上限30名。

朱局長進一步說明,凍卵補助計畫的目的在於守護女性的生育選擇權,尤其是面臨疾病治療時可能喪失生育能力的婦女。生育不僅關乎女性個人權益,更影響未來家庭與社會的人口發展,中央與地方的補助方案各有其適用範圍,罹癌後是否選擇生育,涉及個人意願,可在接受癌症治療前預先保留生育能力,為未來生育做準備,但需與醫師充分討論,評估身體狀況及治療的急迫性後再決定。透過醫病共同把關,讓病友在搶救生命之餘,也有生育選擇權。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08.22 05:28 臺北時間

財經理財

萬一在海外突發重症要返台治療,少有保險公司註明使用醫療專機送回台。
萬一在海外突發重症要返台治療,少有保險公司註明使用醫療專機送回台。

海外旅遊最怕突發重症或意外,一旦發生,還是希望能返台接受治療最安心。不過,旅平險中屬於海外急難救助、安排緊急醫療轉送或返台的部分,卻少有保險公司寫清楚運送方式,海外突發疾病的保障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保單有沒有明確涵蓋「醫療專機」這種高額的運送方式,而市場上僅有3家壽險公司註明醫療專機,且採「實物給付」,意即保戶花多少、賠多少,不怕花大錢。

旅平險已經成為出國旅遊的標配,尤其新冠疫情後,大家更重視旅平險中海外突發疾病的保障。除了海外突發疾病外,投保前更該注意的是「醫療專機」是否涵蓋在保障範圍內,且保單中最好能寫明是以醫療專機接送回台。

海外旅行最怕遇到突發疾病或意外,需要花費大筆資金返國治療。就有網友太太7月份到沖繩旅行,因腦出血自費醫療專機返台治療;也有網友分享多年前到日本旅行,因突然身體不適、最後拆掉航空公司8張座椅送回台治療,兩者都花超過台幣200萬元才搞定,而這些就屬於旅平險中海外急難救助的範圍。

所謂的海外急難救助當中包含電話、法律、醫療、重要文件遺失補辦諮詢服務,而最重要的就是醫療協助,包含安排緊急醫療轉送、或緊急醫療轉送回國等,花費昂貴,也是一般人最難負擔的大筆費用,因為一次醫療專機恐怕要價百萬元以上。

而「醫療專機」服務的費用高且定義複雜,轉送回國到底怎麼送?用定期航班拆掉座椅?還是真的出動醫療專機?產、壽險公司旅平險的保單條款寫得很模糊。

比較多公司保單條款上的寫法是「安排最適當的方式搭乘航空定期班機送返中華民國境內之合適醫院」、又或者是「安排適當的運送方式及必要醫護人員將其送返中華民國境內接受後續醫療。」僅有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國泰人壽3家公司的旅平險直接註明「醫療專機」,且理賠採實物給付方式,就是保戶花多少、保險公司賠多少。

禾亞保經業務副總陳俐縈就表示,醫療專機必須符合4項條件,包含有合法救助機構資格、實施運送服務人員資格及人數要有醫療專業、運送設備需獲得民航局認可、機上也要有緊急醫療配備等。

簡單來說,醫療專機就像空中加護病房一樣,費用相當昂貴,因此一趟可能上百萬,如果跨洲飛行更可能上千萬。

值得留意的是,醫療專機送回台太昂貴,保險公司也有設限,多數針對亞洲地區,若需要送回的地點在歐洲、美國,不在保障的範圍內,保戶需自行負擔費用。

更新時間|2025.08.22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近年實支實付醫療險理賠爭議頻傳,自費醫療支出增加、部分醫師引導病患選擇特定醫療服務,推升壽險公司損失率,未來保費調整依據將更明確了。金管會今 (21) 日表示,昨天剛收到保發中心函報的修正指引,需要時間深入研究,尚無具體上路時間表。官員強調「保證續保≠保證費率」,只能提醒業者調整時要兼顧公平合理性,檢視哪些類別理賠特別多,經保險局審核通過才能調漲。

醫療險保證續保≠保證費率 金管會:調整依據將更明確 尚無上路時間表。(鉅亨網資料照)

金管會證實,關於調整保費的啟動要件及幅度等涉及符合精算公平合理調整機制、消費者權益保障及保險業者穩健經營議題的討論,昨 (20) 日下午已收到保發中心研議修正的《一年期以下傷害保險及健康保險商品訂價合理性作業指引》。


保險局官員表示,後續還要深入研究,目前尚無明確的方向,對於外界傳聞最快 8 月底前公布指引,官員強調並非事實、沒有時間表。

符合 2 條件可申請調漲保費 首年最多漲 3 成

根據指引內容,「一年期以下、保證續保的個人健康保險」若同時符合兩大條件,業者即可申請調漲保費,包括保單開賣以來呈現長期虧損、近 3 至 5 年理賠率有明顯惡化趨勢,且實際損失率高於預期並持續惡化。若是僅單一年度虧損、隔年又獲利,則不符合申請資格。

金管會自 2023/12/18 後改為核准制,保費調整幅度及適用範圍須經過保險局審核通過才能適用。根據修正後的指引,首年調幅上限為 30%;後續年度每年最多可再調升 10%,直到收支打平。舉例來說,若業者認為需總計調漲 50%,則必須分年進行,第 1 年漲 3 成,第 2 年漲 1 成,第 3 年再漲 1 成。

指引適用範圍涵蓋現行銷售、已停售及未來新推出的一年期以下保證續保健康險商品,除了廣為人知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也包含住院日額、手術險等。從目前損失率來看,最可能申請調整的仍是實支實付醫療險。

醫療險保費恐將調漲,也引發網上輿論炸鍋,對此,保險局官員強調,保證續保僅代表不得拒絕有繳保費的保戶續保,並非保證費率固定。自 2022 年 3 月起,新銷售商品已要求業者明確告知「保證續保≠保證費率」,並請客戶簽署告知書。

至於 2022 年 3 月以前銷售、未充分告知的舊保單,若調整保費,業者必須在調整前派員或專人電話逐一說明,不能僅以簡訊或掛號信通知,確保資訊到位。依現行規定,保險公司仍須提前 3 個月通知要保人。

若是出現完全無法聯繫上的保戶,須以「個案」處理,過去有壽險公司因銷售時未清楚告知「不保證費率」,進而對客戶提出補償措施。

保費調整依據更明確化 保險局核准才能漲

壽險業者指出,過去保費調整屬個案審查,須逐年檢附損失率送審,程序繁瑣且標準不明,此次指引明確化條件與幅度,讓業者更清楚是否能申請調整。

保險局官員坦言,近年健保、醫療險發生頻率越來越高,在審查調整案時,會請業者提出損率過高的原因,並檢視哪一類的理賠特別多,再進一步檢討當初保單設計沒有考慮到的面向,若是當初銷售醫療險可能有一些不當話術,這部分實難舉證,消費者仍可向評議中心申訴。

不過,此次調整牽涉實支實付醫療險廣大舊保戶,預估超過百萬戶,雖然並不是每一家相關保單費率都會大幅調整,但如何兼顧消費者負擔、業者長期經營與醫療使用習慣,將是一大考驗。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呂泓陞/綜合報導

鴻海科技集團與諾貝爾視光科技於台北凱薩大飯店舉行「未來之眼:AI科技引領視覺醫療革命」合作簽約記者會,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在 AI 眼底影像分析、近眼顯示技術(NED)、AR智慧穿戴裝置及跨領域產業聯盟等領域展開合作,攜手推動台灣視覺醫療邁向智慧化與國際化。

鴻海科技集團擬攜手諾貝爾視光科技,就資本及業務合作的部分進行可行性評估,擬定長期策略投資。諾貝爾視光科技預計至2026年將會有近40家眼科醫療機構作為合作夥伴,所以在去年2024年就已加入鴻海主導的「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HiMEDt)」,期待未來透過整合醫療、資通訊及電子產業,打造智慧健康產業生態系。

在技術合作方面,雙方將聚焦 AI 眼底影像分析技術,透過演算法提升視網膜疾病早期診斷與風險預測能力,並結合 CoDoctor Pro「智合醫多功能檢測儀專業版」,推展 AI 遠距醫療應用,協助縮短城鄉醫療落差。面對擴增實境(AR)與智慧眼鏡等應用快速發展趨勢,雙方看好「近眼顯示技術」於視覺醫療領域的應用潛力,計畫展開跨域研發合作。

鴻海科技集團 B 事業群暨數位健康總經理姜志雄表示,AI與AR的合作是科技與醫療整合的重要里程碑,將有助於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智慧視覺健康解決方案。

諾貝爾視光科技董事長陳美齡則指出,結合雙方優勢,有望將 AI 技術真正落實於臨床,建立完整的早期篩檢與遠距照護解決方案。

諾貝爾視光科技執行長同時也是台灣眼視光醫學會理事長張朝凱教授也強調:「諾貝爾醫療集團最大的優勢在於擁有很多專業的眼科醫師及專業的視光人才,能夠直接把臨床經驗提供給鴻海科技集團,作為AR相關產品的數據參考,讓產品設計過程中能夠提高消費者『舒適安全』的滿意度。」

現場除雙方代表外,多位醫療與產業界人士也到場支持,包括曾擔任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現任台灣眼視光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陳德照教授、驗光師全聯會理事長謝孝杭、佐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文隆,以及立法委員蔡易餘、台北市議員闕枚莎等人,均表達對此合作的肯定與祝賀。

雙方強調,未來將持續拓展 AI 與 AR 領域的應用合作,推動技術落地與臨床實證,期望共同打造具臨床價值與全球影響力的智慧醫療新典範。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鴻海聯手諾貝爾視光發展智慧醫療 張朝凱:共同打造AI與AR視覺革命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腸胃消化科醫師幫處理病患,卻遭患者家屬控訴「算不算醫療疏失?」(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如果治療過程中有任何問題,算不算醫療疏失?」一位網友氣憤道,家人患有高血壓,是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最近因傷口感染轉診至其他醫院,卻安排腸胃消化科醫師來處理,讓他感到相當傻眼。對此,臉書粉專「超級白急診醫師」就感嘆,「對病人太好,反而被反咬一口」、「看診醫師和收治醫師就是多想了一步,才換來這種結局」。

有位網友日前在Threads發文控訴,家人除了有高血壓、裝有心律調節器,同時也是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最近因傷口感染轉診到某醫院,打抗生素進行治療,「但問題是,主治醫師為什麼是腸胃消化科醫師呢?好歹也要是外科醫師或腎臟科、心臟血液等相關疾病科醫師吧!」

該網友也質疑,「如果治療過程中有任何問題,算不算醫療疏失?畢竟是消化科醫師來處理傷口感染的問題,同時病人也70多歲有心臟、腎臟等其他疾病問題,這樣的安排真的適合嗎?」

貼文曝光後,臉書粉專「超級白急診醫師」便PO文表示,這種情況一看就知道是排一般內科(或整合/老人科),這些科別通常相較其他科容易有病床,急診醫師就是看該名患者年紀大、共病多,不希望讓患者在急診等太久,加上可能抽血報告不算太差,才幫患者排這些科別的輪值醫師,「內科醫師本來就是經過完整訓練,腸胃科醫師不是只會看腸胃問題,常見感染、心衰竭、腎衰竭都得會處理,然後再依需要會診專科。」

「超級白急診醫師」感嘆,對病人太好反而被反咬一口,還遭公審說「亂塞科別,是醫療疏失」,若醫師真的只想省事,最簡單的做法是讓病人先在急診打完抗生素,等不到床就請患者回家,「反正你共病那麼多,也沒人想收。病人很可憐等不到床?對不起,愛莫能助。看診醫師和收治醫師就是多想了一步,才換來這種結局。」

「超級白急診醫師」直言,所以不要對病人太好、幫他們想太多,在健保制度下越努力、越容易被當壞人,最後大家才會發現,比起認真想解決問題,醫療圈裡最安全的生存法則就是「別多管閒事」,畢竟家屬永遠都會說那句經典台詞「病人原本好好的,被你們弄成這樣」。

「超級白急診醫師」也無奈道,「好啊,心臟腎臟有問題、感染也有,一進醫院就突然『好好的』?這種話也講得出口,真是荒謬到家。」

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在底下留言,「希望腸胃科主治有看到這一篇,趕緊會診其他科,讓其他科take over。真心這種就趕緊放生,醫療認知差距太大,本來沒醫糾,也會搞個不是醫糾的事出來,把自己累死」、「不要對某些特殊情況病人太好,會被反咬一口」、「人家考過內專才能拿消專的是在嫌三毀(什麼)」、「沒事啦,最好弄到所有醫護都轉職做不下去」、「沒有想想是什麼原因才收消化內科嗎?如果他們懂得人話,就不會讓家人變成這樣送醫院進來」。

延伸閱讀

看更多CTWANT報導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諾貝爾視光科技和鴻海科技集團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將在三大關鍵領域展開深度合作。由左至右:鴻海科技集團 中央策投部呂明軒處長/數位AI 設計呂明軒總監/B事業群暨數位健康策略劉秉昊執行長/姜志雄總經理/諾貝爾視光科技 董事長 陳美齡/執行長張朝凱/財務長 呂誌洋/視光處長 楊凱名

隨著人工智慧與醫療科技的深度融合,智慧醫療已逐步重塑全球健康照護模式。今天(19日),諾貝爾視光科技與鴻海科技集團於台北凱薩大飯店舉行「未來之眼:AI科技引領視覺醫療革命」合作簽約記者會,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將在三大關鍵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涵蓋:第一,鴻海科技邀請諾貝爾視光加入跨領域數位健康產業聯盟(HiMEDt),攜手推動台灣視覺醫療邁向智慧化與國際化。第二,以AI Agent 賦能的眼底影像分析系統、近眼顯示技術(Near-Eye Display, NED)於視覺舒適度的臨床應用研究,第三,雙方面對擴增實境(AR)與智慧眼鏡等應用快速發展趨勢,計畫展開跨域研發合作。

深化跨域鏈結:諾貝爾視光科技加入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

為推動智慧健康產業的跨域整合與創新應用,諾貝爾視光科技已於2024年底正式加入「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Harmony in Medical and Technology, HiMEDt)。該聯盟由鴻海科技集團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發起,致力於串聯醫療、資通訊與電子科技等領域夥伴,打造具備實證能力與落地推動力的數位健康產業生態系,攜手推動台灣數位健康產業升級與場域優化。

Ophthalmology AI Agent:打造智慧視覺健康照護新模式

諾貝爾視光科技與鴻海科技集團聯手打造全新視覺健康照護模式,導入由 AI Agent 驅動的眼底影像智慧分析系統。不同於僅限於影像判讀的傳統模型,AI Agent 承擔臨床任務輔助角色,具備自主感知、推理與行動能力,能即時完成視網膜病灶偵測、風險分級、初步診斷與推薦處置方案。

此次合作將 AI Agent 深度整合至 CoDoctor Eye 「手持式智慧影像擷取儀與影像管理平台」,並串接遠距診療系統,實現「AI Agent 先行處理、醫師最終決策」的高效率人機協作流程。AI Agent 不僅能協助偏鄉即時完成初篩與判讀任務,更可同步指引患者進一步就醫,真正實踐任務導向、端到雲的智慧醫療模式。未來計畫將部署於全台25家諾貝爾眼科診所,加速推進眼底病變早期篩查,打造全民可及、精準可擴展的智慧視覺照護體系。

佈局未來視覺健康產業,推動近眼顯示技術臨床研究

面對擴增實境(AR)與智慧眼鏡等應用快速發展趨勢,雙方看好「近眼顯示技術」於視覺醫療領域的應用潛力,計畫展開跨域研發合作。將結合光學設計、視覺科學、顯示技術整合等核心能力,聚焦於眼視光學(Ophthalmology)與驗光醫學(Optometry)的臨床研究,深入探討視覺舒適度、長時間使用影響等關鍵議題,並同步進行臨床應用實證,為未來智慧穿戴與視覺健康產業奠定基礎。

諾貝爾視光科技董事長陳美齡醫師表示:「諾貝爾視光科技很榮幸與鴻海科技集團合作,共同推動眼科的智慧醫療,透過諾貝爾在臨床醫療與視光照護的專業,及結合鴻海在人工智慧與硬體整合的領先技術,我們希望把 AI 技術真正落實到眼科的臨床應用,建立一個能夠早期篩檢、快速診斷、遠距照護的完整解決方案。」

鴻海科技集團B事業群暨數位健康總經理姜志雄指出:「本次合作是科技與醫療整合的里程碑。透過結盟具備專業臨床經驗與視光技術的諾貝爾視光科技,我們正實踐讓AI技術真正走進診間、深入人群的願景。雙方攜手推動的智慧視覺照護模式,不僅具備可規模化部署的潛力,更透過AI與遠距診療的融合,為台灣數位健康產業開拓全新的應用場景與發展機會。」

諾貝爾視光科技執行長同時也是台灣眼視光醫學會理事長張朝凱教授也強調:「諾貝爾醫療集團最大的優勢在於擁有很多專業的眼科醫師及專業的視光人才,能夠直接把臨床經驗提供給鴻海科技集團,作為AR相關產品的數據參考,讓產品設計過程中能夠提高消費者『舒適安全』的滿意度。」未來,雙方將持續拓展AI應用及AR產品的合作層面,推動技術落地與應用深化,共同打造兼具臨床價值與全球影響力的視覺健康新典範。

延伸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香港2025年8月18日 — 8月18日,國內領先的企業團體健康險經紀和健康管理平台——思派健康科技(股票代碼:0314.HK)發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中期業績。報告期內,思派健康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12.2億元,核心業務–企業健康保業務收入增長10.2%

得益於聚焦核心業務及推進業務線戰略重組,思派健康科技盈利能力顯著改善,總體毛利率提升至14.4%,同比增長4.7個百分點;經營虧損同比減少29.6%,正常化淨虧損同比減少59.6%,盈利目標實現路徑更加清晰,為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盈利能力顯著改善 全面推進戰略轉型升級

2025年上半年,思派健康科技全面推進戰略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向市場交出一份穩健的答卷。

基於2024年第四季度確立的發展規劃,思派健康科技致力於升級成為商業醫療支付與醫療服務網絡,強化「商業醫療保險為核心」的戰略,重點聚焦企業員工的醫療保障和健康管理需求,同時通過高效整合全國醫療服務網絡及藥品服務網絡資源,持續為企業員工及其家庭提供專業化的醫療保障方案和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打造「醫、藥、健、保」的一站式閉環服務。

思派健康科技圍繞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發展需求,一方面,集中優勢資源,全力推進企業端業務的規模化成長與服務網絡的建設;另一方面,通過持續的結構調整和管理優化,實現提質增效。

得益於聚焦核心業務及推進業務線重組,思派健康科技盈利能力顯著改善:總體毛利率提升至14.4%,同比增長4.7個百分點;商業醫療保險業務毛利率提升至77%,同比增長6.2個百分點;特藥藥房業務毛利率提升至5.4%,同比增長0.9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思派健康科技經營性虧損同比減少29.6%降至6040萬元,正常化淨虧損同比減少59.6%降至1200萬元。這一積極變化主要得益於「業務優化+運營提效+資源聚焦」的三維戰略轉型,標志著集團高質量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

全鏈條服務能級躍升 商業醫療保險經紀業務規模持續增長

2025年以來,政府多部門出台支持商業健康險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推動多層次保障體系建設的同時,鼓勵商業健康險為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支撐。這一系列政策為中國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帶來歷史性的新機遇。

思派健康科技圍繞「商業醫療保險業務」這一核心,整合醫療服務網絡與藥品供應鏈網絡,加快建設覆蓋全國的商業醫療交付網絡,持續鞏固其在企業商業醫療保險業務領域的先發優勢。

在商業醫療保險端,思派健康科技依托豐富的數據積累與大模型能力,與多家主要保險公司聯合開發差異化競爭力的保險計劃,包括為企業定制創新藥目錄和百萬醫療保險產品。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服務全國526家行業領先企業,覆蓋會員人數超過149萬人,管理保費約為8.6億元,同比增長約35%保費續保率約105.3%,顯示出客戶對思派健康科技綜合實力與服務價值的高度信賴。

在商業醫療交付網絡端,思派健康科技持續擴展全國企業醫務室和優質商業醫療機構合作網絡,強化全科、轉診、特藥及海外醫療等服務交付能力,滿足企業員工多元化多層級的醫療需求。截至2025年6月30日,思派健康科技共運營65家企業醫務室,承接企業員工普病和慢病的診治需求,上半年接診量達8.7萬人次。同時,思派健康科技已簽約23家優質商業醫療機構,覆蓋118個服務網點,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2,723次就診服務;簽約近萬家全國體檢服務網點。在藥品供應鏈網絡建設方面,思派健康科技已簽約超萬家全國藥房網點,聚焦創新藥、品牌藥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6月16日,思派健康科技與Arthur J. Gallagher (Singapore) Pte. Ltd(安睿嘉爾)訂立了為期五年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安睿嘉爾的控股公司是全球領先的保險經紀、風險管理和咨詢公司之一。雙方旨在透過整合思派健康科技的客戶資源與安睿嘉爾的產品設計及再保險能力,探索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客戶保險服務體驗。

未來,思派健康科技將在「政策引領+競爭力驅動」的雙引擎模式下,繼續深化戰略聚焦,鞏固在商業醫療保險與醫療健康管理一體化領域的領先地位;重點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方案定制效率與客戶體驗,擴大高毛利商業保險業務占比,為核心業務的規模化擴張、盈利結構的優化及現金流的改善提供長期支撐。

這篇文章 思派健康科技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 全面戰略轉型成效顯著 商業醫療保險業務持續增長 最早出現於 火報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金管會提醒,民眾如果探索山海祕境時,記得投保登山險、海域險,為自己多一層保障與防護。(圖/翻攝畫面)

台灣四面環海且山林群聚,海洋資源豐富、群山生態多元。適逢暑假期間到來,金管會提醒民眾,在「遊山玩水」時不要忘記謹慎評估透過保險移轉可能面臨的風險,確保自身的權益。

金管會表示,配合行政院「向山致敬」、「向海致敬」政策,已請產險公司完備「登山綜合保險」及「海域活動綜合保險」等專屬保險商品,除涵蓋一般傷害保險及旅行平安保險所承保之意外事故保障外,特別針對民眾從事登山或特定海域活動時可能面臨之特定事故,如登山活動造成之中暑、高山病、凍傷等;或從事特定海域活動造成之潛水夫症、失溫、海洋弧菌感染等所致死亡、失能及醫療費用損失,提供保險保障。

金管會表示,民眾也可以衡酌自身需要選擇加保「緊急救援費用保險」,提供被保險人因登山或海域活動發生事故所支出之搜尋費用、救護費用等,以獲得更完整保障。

依產險公會資料顯示,海域險保險期間以日計算,最長可保30天,1人即可投保,可以保障的活動包含參加海域活動,如衝浪、獨木舟、潛水等,如果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以給付身故或喪葬費用保險金、失能、實支實付醫療保險金、緊急救援費用保險金包含搜尋費用、救護費用與遺體移送費、死亡、失能及傷害醫療。

登山綜合保險則是保障期間,登山死亡及失能、登山醫療保險實支實付及登山緊急救援費用。據統計去年登山險承保人數16.2萬人、保費收入2126萬元;今年前3月承保人數2.3萬人、保費收入416萬元。

為提高民眾投保便利性,金管會也已開放登山及海域活動綜合保險之網路投保業務。金管會再次提醒,民眾於從事登山或海域活動前,除應注意安全及做好充足的準備外,也可事先投保相關保險商品,以協助移轉風險,在多一層保障及多一層防護下,怡然悠遊山海。

延伸閱讀

看更多CTWANT報導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陞醫生技公司董事長 謝儒生博士(右三)及研發團隊。(陞醫生物科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陞醫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日宣布,獲得佳世達集團策略投資。此次投資將使陞醫加速技術商業化,並與佳世達集團攜手強化通路整合,深化醫療產業布局,推動陞醫邁入成長新階段。

陞醫成立於2020年,是一家專注於精準醫療與生物製劑的領先企業。擁有「生化脈衝」之專利技術,可根據需求調整誘導細胞方式,改變外泌體具體功效,生產高純度、高質量的誘導型生化脈衝外泌體及相關產品,可應用於生技醫藥、育髮、美容和醫材等領域。陞醫過去三年已成功將多項產品推向市場,與全球醫療趨勢高度契合,致力於提升醫療可及性與患者福祉。

陞醫董事長謝儒生博士表示,此次與達利投資及佳世達的合作,是陞醫實現市場擴張的重要里程碑。佳世達在醫療通路與智慧解決方案的深厚實力,將協助我們加速產品商業化,加快國際市場開發的速度,進一步提升患者福祉。我們期待與佳世達攜手,共同打造改變生命的醫療解決方案。

陞醫生物科技指出,陞醫「跨世代功能誘導生化脈衝外泌體應用技術平台」,可大幅縮減產品開發時間與成本,去年更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肯定。陞醫運用獨家專利的「生化脈衝技術」,專注於開發和生產高品質的功能誘導型外泌體,相較於傳統的外泌體,生化脈衝外泌體透過獨家專利技術,提升特定功效數十倍,其外泌體內含有之蛋白質含量提高202%,以及內含有之miRNA含量提高188%,使其在促進細胞修復、組織再生等方面具有更顯著的效果。

陞醫生物科技表示,在此獨家技術基礎上,佳世達集團對陞醫的策略投資,可望加速陞醫的技術商業化,並與佳世達合作打造從研發到通路的完整醫療生態系。透過此次投資,陞醫將加速內生性與外延式成長計畫,包括擴大研發能力、增加生產規模及拓展全球市場,進一步鞏固陞醫在生物醫藥領域的領導地位,特別是在AI醫療與個人化醫療的快速成長市場,為全球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黃國瑞、林昱孜/宜蘭報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以「未來醫療的創新與發展-全人健康照護與醫療科技的完美結合」為主題,聚焦智慧醫院與人工智慧(AI)應用,吸引近兩百位國內外醫療專業人士齊聚宜蘭,為全球醫療的未來藍圖激盪新思維。

陽明交大醫院自2009年起,每年鎖定全球醫療領域的重要議題舉辦國際研討會,持續推動醫療科技與臨床經驗的跨國交流。今年特別選定智慧醫院與AI應用作為焦點,正是因為醫療正進入高速變革的關鍵期——科技不再只是輔助,而是推動醫療體系全面升級的核心引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

本屆研討會邀請國際級陣容,包括韓國 Kakao Healthcare首席執行官黃熙、新加坡國立大學附設醫院人工智慧辦公室負責人嚴居淵,以及多位國內醫療資訊與科技頂尖專家,深入探討智慧醫院設計、AI輔助診斷、遠距醫療、生成式AI應用與資訊系統整合等最新趨勢。

從掛號入院、手術安排到出院後照護的全流程數位轉型案例,到地方政府推動全人健康照護的政策策略,涵蓋醫療管理、臨床實務與公共衛生政策層面。陽明交大醫院院長黃志賢表示,人工智慧與智慧醫院已不只是趨勢,而是醫療發展的新常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交流熱絡,與會者一致認為,AI與醫療的結合已進入實踐階段,跨國交流能加速創新科技落地臨床,為病人帶來更安全、更高效、更人性化的照護體驗。陽明交大醫院將持續以專業與創新為核心,推動醫療服務與科技的深度結合,讓蘭陽的醫療走向世界,也讓世界的智慧走進蘭陽。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