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肌膚保養 網路分享



【記者 周澄予/台北 報導】 隨著全球對外貌管理與肌膚健康的重視日益提高,醫學美容產業已成為高成長潛力市場之一。根據最新市場調查顯示,全球醫學美容市場規模已達約新台幣5,495億元,並持續以穩健速度成長;台灣醫美市場每年規模則突破新台幣650億元,近年更以接近12%的年增率快速擴張,成為亞太區備受矚目的醫美消費重鎮。然而,台灣醫美產業如此蓬勃,卻還是有不少求美者誤信網路偏方,美容不成反毀容!如今可應用於醫美及再生醫學領域的「逆時針PROFHILO」登台,為求美者提供一項新選擇。

一次醫學上的「美麗意外」,促成了一項可同時應用於醫美與再生醫學領域的新星誕生。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廖怡華醫師分享,這項產品起源於荷爾蒙貼片研究。瑞士藥廠IBSA研發團隊觀察到貼片覆蓋的皮膚區域,肌膚緊緻度、光澤度與彈性皆有提升,屬於意料之外的驚喜。這個偶然的結果,促使瑞士藥廠IBSA展開深入研究,最終發展出專注於「肌膚重塑」的PROFHILO逆時針。

醫揭日常保養七大雷區 曾馨瑩攜『逆時針』逆轉回最美時刻
▲廖怡華醫師說明彈力蛋白對肌膚緊實彈潤的作用機制。

在畢業求職旺季,為提升競爭力,不少人選擇醫美療程來提升外在形象。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長胡倩婷醫師指出,玻尿酸、膠原蛋白增生、雷射光療、肉毒桿菌素、以及電波與音波拉提,這五項療程因能夠快速提升氣色與改善膚質,近來尤為熱門。「玻尿酸」常被用於改善淚溝、鼻型與法令紋;「膠原蛋白增生」療程,則針對頸紋、夫妻宮及額頭修飾輪廓;「雷射光療」則在皮膚美白、淡斑、痘疤與毛孔調理方面深受青睞;「肉毒桿菌素」常見應用於動態皺紋放鬆、小V臉與瘦小腿,而「電波與音波拉提」則成為追求全臉緊緻上提的重要選擇。然而,「彈性」卻是這些療程容易缺乏的重要關鍵。

臉部肌膚出現鬆弛、下垂,其實是因為肌膚組織底下的細胞在慢慢流失。廖怡華醫師表示,支撐肌膚的兩大重要關鍵在於,提供肌膚「支撐」的「膠原蛋白」決定了肌膚的飽滿度與緊實感,以及為肌膚提供「彈性」的「彈力蛋白」。隨著年齡增長,自體生產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的速度減緩,趕不上流失的速度,因此肌膚會逐漸失去彈性進而鬆弛下垂,使臉部線條變得模糊不清。想要自然增加肌膚彈性,理想的方式是從根本改善,活化膠原蛋白與彈力蛋白的生成,讓肌膚重新建立穩固又有彈性的支撐結構,不僅肌膚更加彈潤透亮,視覺上也更顯年輕有精神。而可以充分啟動肌膚彈力蛋白的PROFHILO逆時針,是由瑞士藥廠IBSA研製,採用專利NAHYCO®雙重玻尿酸複合技術,取高、低分子玻尿酸優勢將其結合,高流動與擴散力特點,與傳統填充或拉提方式不同,不填充、不增加臉部體積,而是讓成分自然擴散,喚醒肌膚自我修復能力,活化肌膚「彈力蛋白」,提升肌膚保水度與彈潤度,散發健康光澤。此外,PROFHILO逆時針也是醫學美容少見,能同時應用於美容保養及臨床皮膚修復的產品。經由臨床與科學研究所設計出的BAP注射技術,使成分均勻分布,只要在臉上單邊各5個定點或是頸部10個定點施打,根據藥廠官方數據指出,使用正確的注射方式,不會產生紅腫、瘀青與結節等副作用,使肌膚漸漸恢復彈潤透亮。

醫揭日常保養七大雷區 曾馨瑩攜『逆時針』逆轉回最美時刻
▲曾馨瑩(左四)、廖怡華醫師(左三)、胡倩婷醫師(右四)與五大公益單位合作,期望幫助特殊肌膚疾病患者重拾自信逆轉回最美時刻。

然而,市場熱度攀升的同時,部分民眾仍受到坊間流傳的錯誤保養方法影響,導致肌膚健康受損。胡倩婷醫師說到,許多保養方式雖看似溫和,實際上缺乏醫學實證支撐,甚至可能帶來風險。例如:活體「蝸牛敷臉」雖被宣稱可直接透過蝸牛黏液吸收富含膠原蛋白、尿囊素等增加肌膚彈潤的優質成分,但蝸牛體表可能攜帶寄生蟲或致病菌,使用後易引發皮膚炎與過敏,且至今並未有醫學根據證實其效益;「綁耳朵」消腫法在部分藝人間流行,但長時間使用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紅腫或皮膚損傷,臉部緊緻感僅是暫時錯覺;常見的「小黃瓜敷臉」僅能短暫補水,過久反會讓肌膚更乾燥;「小臉繃帶」雖能在短時間營造視覺拉提效果,但長期可能造成皮膚過敏、色素沉澱甚至加速皺紋生成;「滾輪按摩」雖也能達到短暫瘦臉的視覺效果,但臉部骨骼與脂肪層無法透過滾動而改變,使用過當可能讓肌膚變得更鬆弛甚至變黑、增長皺紋;「拍打刮痧」若操作過度,可能破壞微血管結構同時加速肌膚鬆弛;「口服膠原蛋白」,雖廣受市場追捧,推出各式型態的商品,但實際對臉部膚況的改善未必顯著,且過量攝取恐引起肥胖,其他添加物可能引發身體過敏反應。胡倩婷醫師提醒,任何保養行為應建立在安全與科學依據上,避免以訛傳訛的方法傷害肌膚。

肌膚保養人人有一套獨屬自己的秘訣。時常現身於公益活動,舉手投足散發陽光般親和力,有公益凍齡女神之稱的「曾馨瑩」分享她的保養原則是–「堅持安全有效的方式」。她非常注重肌膚保濕,幾乎每日敷面膜並厚擦保濕乳,再配合按摩。我認為保養沒有捷徑,最重要的是持續。

逆時針是瑞士再生醫學,有專利技術,他可以重啟肌膚底層的彈力蛋白,不是填充物,我個人覺得是一種非常自然的修復保養方式,有點像幫皮膚打營養針的感覺,簡單又快速,使用後肌膚更水潤更緊緻。

而讓曾馨瑩首肯接下「逆時針形象大使」主因是,逆時針不僅在醫美領域幫助他人變美,更能於再生醫學領域幫助「燒燙傷」、「乾癬」等特殊皮膚狀況患者,曾馨瑩希望結合公益單位,將這份能幫助他人重建自信,「逆轉回最美時刻」的力量傳遞給更多人。

逆轉不是只做「表面」工夫,而是針對核心問題提出治療方案。胡倩婷醫師說明,傳統填充劑主要透過注射後的發炎反應刺激膠原增生,讓肌膚增加體積,呈現飽滿與緊實拉提感,但若醫師的評估與注射手法不夠精確,可能發生注射過量或結節等狀況。此外,常見的水光療程,雖可依照個人膚況選用合適成分注射,但大多只針對肌膚表層,較難達到深層治療。PROFHILO逆時針以全臉膚質重塑為核心,具備經臨床研究證實的12倍彈性蛋白生成效果,彌補過去治療較無法觸及的「彈性」缺口,讓肌膚不只緊實,還能恢復真正的彈力。

PROFHILO逆時針已在海外90多個國家熱銷10年,市面上水貨與假貨層出不窮,以假亂真,為維護台灣愛美者權益,台灣獨家代理商特別設計「雷射炫光彩色防偽包裝」,並有完善的防偽標籤與QR Code供民眾檢視,並搭配完整衛教資訊,協助消費者在接受療程前充分理解原理、療效與安全性,藉由專業醫療與科學驗證,為台灣醫美市場注入再生醫學的新動能。逆時針雖有眾多數據報告展示其安全性,廖怡華醫師提醒,但還是需要仰賴專業醫師的經驗與注射手法,務必選擇合法經營且有通過認證的診所與醫師,讓民眾能安全的逆轉回最美時刻。(照片:業者提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食藥署說,組織胺可能少量存在於海鮮等食品中,特別像是鮪魚等魚種常溫下放置太久,組織胺含量會驟增,高溫烹調也無法去除,中毒風險更難察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您是否曾經大啖海鮮後,出現臉部或口腔泛紅、腫脹,皮膚搔癢、紅腫,甚至出現蕁麻疹等類似急性過敏的症狀?若您不是本身對食物過敏,那麼,您可能是吃下含「組織胺」的食品而導致食品中毒。

組織胺怎麼來?

組織胺原本就可能少量存在於海鮮、煙燻肉品或發酵食品中,但若保存不當時,其中的組胺酸(Histidine)會被微生物分解,轉化為大量組織胺。特別像是鯖魚、鮪魚、鰹魚等富含組胺酸的魚種,在常溫下放置太久,組織胺含量就會快速上升。更麻煩的是,組織胺無色無味,無法透過外觀或氣味辨識,即使高溫烹調也無法去除,再加上各種的調味下,組織胺中毒的風險可能更難察覺。

組織胺中毒的症狀通常在食用後數分鐘到4個小時內發作,常見反應包含:臉部與口腔泛紅、皮膚搔癢、蕁麻疹、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或臉麻等神經系統症狀,這些症狀與食物過敏類似,但與體質是否過敏無關,民眾應特別注意。

食藥署指出,組織胺中毒常見反應如臉部與口腔泛紅、皮膚搔癢、蕁麻疹等神經系統症狀,與食物過敏類似,但與體質無關,應特別注意;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食藥署表示,預防勝於治療,避免魚肉產生組織胺,記得選購新鮮且品質優良的海鮮產品及低溫保存,並牢記以下原則:

1.魚類捕獲後,應於良好衛生條件下迅速冷藏及冷凍。

2.食品業者在加工時,應使用新鮮的原料,並在低溫條件下處理。

3.購買魚類後儘速食用;若無法立即烹調,應以冷藏或冷凍方式保存。

4.解凍時以低溫方式進行(如放冷藏室),避免反覆退冰再冷凍。

轉載自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1040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過度修剪指甲或咬指甲,也會引起甲溝炎。

(主流傳媒記者吳敏慈/台南報導)一名年輕女性平時習慣將指甲兩側剪得很短,某天不慎踢到大拇趾,隔天指甲下冒出大片膿皰,急忙到奇美醫院門診就醫。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王羽安檢查後診斷為急性甲溝炎,經局部清創引流,搭配口服抗生素消炎藥,治療兩週後腫脹才明顯消退。

奇美醫院皮膚科醫師王羽安提醒,甲溝炎(Paronychia)是門診最常見的指甲疾病之一,原因可能是外傷、習慣性咬指甲、長期接觸水或化學刺激物、黴菌感染、藥物副作用或捲甲。若不及早處理,疼痛和感染不只影響工作與生活,還可能造成長期變形或手部功能障礙。

臨床上,急性甲溝炎常因外傷、過度修剪指甲或咬指甲引起,造成甲板受損,並連帶讓旁邊的甲摺發炎,嚴重時會在甲溝處形成肉芽組織,在一些神經功能退化的人(如嚴重糖尿病病人),更應特別注意末梢的保護。

慢性甲溝炎,則常見於長時間接觸水或手直接接觸刺激性較強的化學物質,由於甲床及甲溝慢性發炎,因此手部皮膚會脫屑發紅、發癢,且甲板周圍的甲摺會腫脹,和甲板之間的縫隙會變深。

另一大主因則是黴菌感染,尤其常見於老年病人,黴菌感染的甲板會呈灰黃色,故得名「灰指甲」,甲板異常不均勻的增厚,就會使指甲變形而壓迫到附近的甲溝。

王羽安說明,急性甲溝炎治療以外用或口服的抗生素為主,必要時合併局部清創引流,在治療期間須減少碰水,以免加重感染或發炎;慢性甲溝炎則需對症下藥,例如灰指甲需以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捲甲使用指甲矯正器等。

癌症標靶治療副作用也會造成甲溝炎,癌症用藥造成的甲溝炎治療尤其冗長,因藥物本身會造成甲摺慢性的發炎且脆弱,且病人服藥的時間也很長,併發甲溝炎及肉芽組織時,除了口服的消炎藥以外,常須合併冷凍治療或化學燒灼,甚至甲基質手術,來處理嵌甲的問題。

至於如何預防甲溝炎,王羽安表示,在指甲未發炎的時候,修剪指甲常常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剪指甲的時候應從甲板中間往邊緣剪,且兩側不宜修剪過度,以防甲板往前推進的時候,重複嵌入旁邊的甲摺。盡量穿著寬鬆的鞋襪,同時減少上坡或劇烈運動等會過度使用大拇趾的活動。

醫師提醒,甲溝炎別硬撐!拖越久治療越棘手,對症下藥才能一次到位。甲溝炎痛起來極度影響日常生活,若出現紅腫、疼痛或化膿,一定要儘早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幫助,盡快找到原因,耐心接受治療並按時追蹤。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蝴蝶寶寶」宋冉冉因罕見病辭世,享年31歲,引發大批網友惋惜與悼念。(圖/翻攝自裕豐娛間說)

「蝴蝶寶寶」這個稱呼聽起來柔美,卻象徵極度的脆弱。來自大陸山東日照,一名罹患罕見疾病遺傳性大疱表皮鬆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也就是當地俗稱「蝴蝶寶寶」的患者、宋冉冉於8月17日深夜病逝,年僅31歲。消息一出,引發許多網友的關注與不捨。

病魔纏身多年,宋冉冉的手指逐漸粘連並反覆潰爛,生活極為艱辛。(圖/翻攝自裕豐娛間說)
病魔纏身多年,宋冉冉的手指逐漸粘連並反覆潰爛,生活極為艱辛。(圖/翻攝自裕豐娛間說)

被根據《裕豐娛間說》報導,宋冉冉出生時便出現皮膚潰爛的症狀,父母曾帶她輾轉多家醫院求醫,由於家庭經濟困難,醫療費用大多仰賴親戚支援。最終在青島某醫院確診為遺傳性大疱表皮鬆解症。該病因患者皮膚如蝴蝶翅膀般纖細脆弱,輕微摩擦或碰撞便會產生水皰與血皰,繼而潰爛、結痂,甚至遍體鱗傷。此病被認為是全球最痛苦的疾病之一。

宋冉冉被判定缺乏治療必要性,治療計畫中止,使她的雙手逐漸粘連並反覆潰爛,加上長年病痛,外表發育停留在孩童模樣,但承受的卻是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由於病況特殊,她與弟弟皆未曾入學,甚至在鄰里間無法融入,生活極度孤立。

冉冉的弟弟同樣罹患相同疾病,讓整個家庭長期陷入困境。(圖/翻攝自裕豐娛間說)
冉冉的弟弟同樣罹患相同疾病,讓整個家庭長期陷入困境。(圖/翻攝自裕豐娛間說)

更令人感傷的是,宋冉冉的弟弟同樣罹患此病,讓這個家庭的困境雪上加霜。報導指出,宋冉冉的母親近年也確診癌症,雖暫時控制病情,但家庭的壓力與痛苦難以想像。網友回顧她的一生,除了對其離世表達惋惜,也對其經歷感到心痛。

目前,許多網友在網路留言悼念,希望宋冉冉在另一個世界能夠獲得解脫,不再承受病痛。宋冉冉的故事再次引發社會對罕見病患者的關注,也提醒大眾認識產前檢查的重要性。醫學檢查不僅關乎家庭的選擇,也攸關患者的一生與整個家庭的承受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皮膚上長出小小腫塊,可能帶來大麻煩。門診就有一名43歲女性,在右腹股溝處凸出一顆吊鐘狀的小腫塊,原先不以為意,沒想到後來卻因為不斷摩擦,導致皮膚破損,進而傷口發炎,腫痛不已,就醫才知道是「贅生皮」,治療後才痊癒。醫師提醒,贅生皮雖多半不會疼痛或搔癢,但有時會因發生部位因素,可能扭轉造成局部缺血,感染甚至壞死的情況,仍要小心。

什麼是贅生皮?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贅生皮(Skin Tags)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皮膚增生。由真皮層的纖維組織過度增生而形成,內含微細血管,通常是小小的懸掛皮膚組織。

黃季怡說,贅生皮外觀雖不美觀,但多半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一般來說不會引起疼痛或搔癢,也沒有傳染性。常見於身體上皺褶處,如:眼皮、頸部、腋下、腹股溝等。

不過,一旦發生紅腫疼痛就要當心!黃季怡指出,贅生皮有時因發生部位容易摩擦、擠壓,導致皮膚破損,或者扭轉造成局部缺血,而出現紅腫、感染甚至壞死的情況。

黃季怡說,贅生皮具體成因尚未完全明確,但目前大多認為與年齡、體重有關,尤其,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贅生皮出現的機會增多;體重增加會使皮膚摺痕和摩擦部位增加,提高這些部位出現贅生皮的機會;懷孕的婦女也可能因荷爾蒙影響而使得贅生皮發生的可能性上升。

治療贅生皮,黃季怡提到,常見的方式有局部藥物治療、冷凍療法、雷射治療、電燒灼治療、手術切除等,一般門診治療即可處理。有贅生皮者,對於贅生皮位置可多加注意,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或配戴飾品,降低摩擦的機會;保持乾燥清潔,降低發炎感染的可能;當贅生皮引起不適或是有明顯變化時應儘早就醫檢查。

千萬不要自行掐除或局部使用藥物想去除贅生皮,醫師強調,這樣反而有可能造成傷口發炎感染。如果贅生皮有出現紅腫疼痛時,建議積極治療,以免引起併發症或留下疤痕。且皮膚上的凸起物、腫塊有時長得相似卻是不同疾病,因此發現身上有凸起物、腫塊時,最好還是就醫檢查,確認病因。

照片來源:書田診所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眼皮腫成一大包「切開滿滿膿瘍」! 禍首竟是鼻竇炎

台灣人最常見「淋巴瘤」 健保8月擴大給付藥物、最多省400萬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出國進行脫毛,要隔多久才可以搭飛機?外國有脫毛專家建議,至少隔48小時才可登機,否則可能會阻礙其正常癒合,更有可能引發斑點、皮疹和發炎等問題。與此同時,她也提出4個搭機前脫毛的建議,有助保護皮膚健康。

出國前多久除毛?

根據《太陽報》報道,脫毛專家Timca Pruijt建議,在搭飛機前至少48小時完成脫毛,以助保護皮膚健康。她解釋,由於機艙內的空氣極度乾燥,這會對皮膚造成刺激,甚至可能導致感染或皮疹。而脫毛過程中不但會移除保護性的毛髮,還會剝除一層薄薄的皮膚細胞,使毛孔處於張開且脆弱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長時間待在狹窄且乾燥的機艙環境中,皮膚的水分會迅速流失,阻礙其正常癒合。同時,乾燥的環境也容易讓細菌滋生,進而引發斑點、皮疹和發炎等問題。

乾燥的環境也容易讓細菌滋生,進而引發斑點、皮疹和發炎等問題。(AI製圖)

脫毛後出國注意事項?

為保護皮膚健康,Timca Pruijt提出4個搭機前脫毛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脫毛後護理︱1. 避免穿著緊身衣物

Timca Pruijt指出,在前往機場和飛行途中,應避免穿著緊身或不透氣的衣物。因為這類衣物會造成摩擦,並在皮膚上積聚熱量和水分,容易刺激皮膚,甚至導致毛囊炎。

在前往機場和飛行途中,應避免穿著緊身或不透氣的衣物。(AI製圖)

對此建議選擇棉質等材質寬鬆、透氣衣物,可幫助皮膚更好地呼吸,並減少出汗,從而降低發炎的風險。

脫毛後護理︱2. 攜帶保濕產品

對於在搭機前脫毛的人,Timca Pruijt建議隨身攜帶保濕霜,並在登機前,在脫毛部位塗上無香味的保濕霜,為皮膚建立一層保護屏障,防止水分流失,減輕皮膚不適。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前亞視高層盛品儒因病離世,享年48歲。據悉,盛品儒今年6月被診斷出罹患肝癌,並一直在ICU接受治療。而太太蔡一鳳曾接受傳媒訪問則表示,丈夫病情屬個人隱私,不便公開。台灣有醫生指,罹患肝癌有5大常見症狀。如果出現5種皮膚症狀,也有可能與肝臟健康有關。

肝癌症狀/護肝食物

前亞視高層盛品儒日前傳出病重消息後,太太蔡一鳳於今日(8月18日)沉痛地證實,丈夫因病離世,享年48歲。蔡一鳳在訃聞中寫道:「致各位親友,我們的光 盛品儒 James Shing已於2025年8月18日00:37分,在香港養和醫院家人懷抱中安然歸息,終年四十八載。辭世時唇角含笑,眉目舒展,如憩雲端,未染塵痛。」

盛品儒什麼病?

對於盛品儒的死因,蔡一鳳曾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這是丈夫的個人隱私,不便公開,但當時證實盛品儒的確病重。據了解,盛品儒今年6月被診斷出罹患肝癌,病情急轉直下,一直在深切治療部(ICU)接受治療。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肝癌?

台灣肝膽腸胃科蕭敦仁醫生曾表示,肝臟一般在右上腹,被肋骨保護着,平時是摸不到的。而肝癌常見症狀包括極度疲勞、茶色尿液、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搔癢,以及右上腹腫脹。


5皮膚症狀或與肝臟健康有關

台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生葉佳衢曾指出,除了常見的皮膚搔癢之外,以下5種皮膚症狀也可能與肝臟健康有關︰

  1. 皮膚血管異常:肝硬化患者可能在臉部和胸部出現蜘蛛痣,或手掌出現紅斑,甚至腹壁靜脈曲張。這與肝臟無法有效代謝神經內分泌激素,以及自體免疫抗體被肝炎誘發有關
  2. 皮疹或水腫:可能出現難以消退的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或小腿潰瘍等
  3. 毛髮稀疏:由於肝功能下降,導致體內雌激素濃度升高、雄激素下降,部分男性患者會出現毛髮變稀疏,甚至男性女乳症的狀況
  4. 膚色變化:身體可能出現黃疸或皮膚色素沉著
  5. 指甲變脆弱:部分肝硬化或肝炎患者的指甲可能會出現線狀黑甲、指甲變灰、杵狀指或指甲脆弱等問題

護肝食物|15大排毒補肝食物

台灣營養師高敏敏曾列出15大有助護肝食物,當中包括蜆湯、紅棗、三文魚、薑黃、柑橘橙、蒜、深綠色蔬菜、白蘿蔔、燕麥、橄欖油、豆腐、紅菜頭、核桃、咖啡及綠茶。

註︰各人體質不同,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建議於服用前諮詢醫生意見!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台灣肝膽腸胃科蕭敦仁醫生台灣高敏敏營養師


盛品儒於今年6月被診斷出罹患肝癌,並於8月18日離世,享年48歲。


除了皮膚搔癢外,蜘蛛痣、手掌紅斑、腹壁靜脈曲張、皮疹、水腫、毛髮稀疏、膚色變化及指甲脆弱等,都可能與肝臟健康有關。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